聆听与安慰
黄旭艳传道
各位亲爱的长辈弟兄姐妹,早安!
欢迎您走进圣教堂的《每日甘泉》。按照福音年读经的顺序,今日的经文是《约伯记》19-21章。第19章,约伯回应上一章比勒达的指控,表明自己的委屈;第20章是琐法直白粗暴的定罪;第21章是约伯对琐法的回应。约伯与朋友们第二回合的对话至此结束。第二个回合辩论的主题是强调恶人的结局。
三个朋友共同的论点是绕着善恶因果报应论来说的,就是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不是不报,时候未到。如果说你犯了罪,你一定会有恶报。这是他们非常基本的一个观念。他们认为苦难之所以会临到是因为人犯罪,被神惩罚。我们不能说这个道理错,我们只能说这个道理不够完全。神的确是个公义的神,神会根据人的行为来审判、管教和处理。但是我们不能只用这个道理解释人类所有的苦难。因为苦难还有更高的意义,苦难还有别的可能的原因。
朋友们立论的根基很简单,人受苦是因为人犯了罪,所以被神管教。约伯遭遇到这么大的苦,表示你一定犯了罪。他们一口咬定,穷追不舍地想要劝约伯认罪,结果约伯不肯。约伯从来没有否认过他是个罪人,但是约伯却不肯承认他这次受苦是因为他犯罪,因为神没有责备他,他找不出任何原因说我为什么遭遇这些。约伯一直急切地想找这个答案,而朋友们给他的答案就是你犯了大罪了。约伯越不肯承认,这三个人就越生气。这次的探访看起来非常不成功。
约伯在19章的回答中说,“你们搅扰我的心,用言语压碎我,要到几时呢?你们这十次羞辱我,你们苦待我也不以为耻。”(参伯19:2-3)“ 我朋友啊,可怜我,可怜我!因为神的手攻击我。你们为什么仿佛神逼迫我,吃我的肉还以为不足呢?”(伯19:21-22)
为何朋友的安慰竟变成了羞辱和苦待?为何约伯觉得朋友们如同神那般高高在上地逼迫他,吃他的肉呢?这些用语仅仅是夸张的修辞手法吗?再来听约伯对琐法的恳求,“你们要细听我的言语,就算是你们安慰我”。(参伯21:2)
约伯祈求安慰者,求你仔细地聆听我,就算是你们安慰我了。原来当我们去探访别人,安慰别人的时候,如果不懂得聆听对方,不懂得与对方的负面情绪待一会儿,却急着要去纠正、教导对方,往往令对方产生一个“你根本不了解我,不是真的爱我”的感觉。
司布真牧师自己曾经多年在抑郁症的苦痛中。他说,当发现有其他人了解你的痛苦——至少其中一部分——是何等的安慰啊!这种人能以其他人无法做到的方式安慰我们。
他也了解你的挣扎:对信心、对信仰的挣扎,以及抓住盼望跟应许的挣扎。他理解你心里有质疑信仰的试探;他知道忧郁如何让信心更难站立得住,以及有多容易去怀疑神的良善、信实、及祂的同在。
潘霍华(Dietrich Bonhoeffer)也曾说过,“一个无法安静下来做他弟兄听众的人,也将很快不再成为神的听众。在神的面前,他也会自顾自讲个没完。基督徒们已然忘记,虽然神是最伟大的倾听者,祂却已把倾听的职责交付了我们。”
急切去指责和教导,不懂得聆听的背后往往是我们的自以为义。约伯的朋友犯了个极大的错误,他们一直要让约伯的眼睛看到苦难上去,他们一直替代神在那里解释苦难。所以着急要透过指责和教导来把约伯从他们认定的错误里拉出来。其实原来约伯一开始的祷告是向着神的。朋友跟他讲话以后,你会发现朋友讲话的主题都在辩论的题目上,其实是把约伯带到一个更大的困惑里面去。约伯的回应里,约伯讲着讲着就转身祷告,转成他对神说话了。
当我们透过苦难来看神的时候,苦难中的这个人一定灰心、失望、埋怨。但如果我们透过神来看我们的苦难的时候,会让我们在苦难中找到安慰、方向和出路,也会有一个荣耀的结局。苦难是《约伯记》的一个背景,神有一个美丽的结局。藉着约伯的故事,把他整个工作的法则清楚地给我们看到。苦难是背景,荣耀是结局。如果今天我们去帮助别人,能够透过主来看他和他的环境的时候,那么他必将重新得力。
聆听他人虽然没有多了不起,却可以帮助我们的弟兄和姐妹把注目在苦难和苦痛的情绪,最终转向神,以致于可以看见神的美意,心中的力量可以刚强起来。环境可以没有改变,但是应对环境的心变得不再一样,是坚定的、勇敢的、有盼望的!“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,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。”(林后4:17)
让我们一起祷告:
主啊,
求你吸引我的眼目,
任何环境中都定睛在你的身上;
也赐我有聆听的耳朵,
与我苦难中的弟兄感同身受,
以致于可以陪伴他回到你的宝座前,
用你的眼光诠释我们的人生。
奉主圣名,
阿们!
愿主赐福您和您的全家!